王安石变法与陈祥道北宋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制度变革运动。自变法的那一天起,王安石便遭到反对派的批评与攻击。由于当时变法环境的复杂性,以及时代的差异性,古今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分歧很大,对王安石毁誉不一。后世的一些极端批评者,把北宋的衰败,以致招来靖康之耻,归因于王安石。20世纪初,著名学者梁启超写的《王安石传》里,极力赞颂王安石;而同时期的另一位著名学者林语堂写的《苏东坡传》里,却极...
念奴娇·漈上
陈 鸣
凤凰山下,
古村桥,
依稀宋代遗迹。
昔忤天威冤辨宝,
漈水至今犹泣。
好德将军,
...
漫谈礼乐文化
我想,谈礼乐文化是绕不开孔子的。作为伟大教育家的孔子,礼乐是他一生所践行的重要教育内容。孔子思想核心是仁。那么什么是仁,孔子说过一句话“克已复礼为仁”。意思是加强自身的修养,以符合于礼,这就是仁了。所以这个礼,不能仅仅作礼貌、礼仪来解释,它更是一种道德规范,社会秩序,行为规则乃至公共价值观。孔子还说过“仁者爱人”,“爱人”是道德规范的必然要求,也是礼的题中应有之义。
...
礼
这个题目很大,可以写成一部专著,但这超出了我的能力。在这篇短文里,我只不过是对拙文《漫谈礼乐文化》作点补充,或者说是“小链接”吧。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在他的《一堂中国文化课》中曾经讲到中国文化说到底就是一个“礼”字,“礼”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他还说,中华之所以成为一个民族,是因为它拿礼乐作为自己的文化。这是我所看到的近代学者对礼乐文化的很高的评价。
关于礼和乐的关系,其实古代讲...
远古文明的呼唤
陈世泽
其一
起傅崖前的沉思
“起傅崖”位于闽清县云龙乡际上村入口的左壁,系南宋状元张孝祥来梅拜谒先贤题名,援引商代“傅说”典故,赞誉际上如同傅岩,产生国家栋梁的地方。原为陈氏兄弟辟圃植梅读书处。
这是一段凝固的历史
岁月的洗礼
风蚀的坚崖
更显出一种庄重与古朴
伫立崖前
凝神沉思
仿佛感...
石泉、达泉及达泉学校
本文所说的“石泉”和“达泉”,是指闽清千年宋村际上的两处摩崖石刻,而“达泉学校”则是际上村于民国之前的学校名称。初看,三者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可是,当你了解了它们的来历,就会发现其中却隐含着一条极富文化底蕴且又脉络清晰的历史轨迹,也许还会引发你就想去际上走一遭的念头呢。
先说“达泉”崖刻吧。《闽清县志》(民国版)记载:“‘达泉’石刻,即二都(今云龙际上)贤良陂陈...
陈旸《乐书》的民俗价值
闽清北宋进士陈祥道、陈旸俩兄弟不是出生在通都大邑,家庭也不是什么名门贵胄、书香门第;然而他们是有远大抱负的,他们的才、识、学都非常人可比。陈旸在《乐书·总论》中说,著述《乐书》意欲“起千载绝文,完一代盛典”,以他的博学强记、精谨勤勉,倾20余年之心力,确实实现了这一宏大目标。《四库全书总目·经部·乐类》卷38称其“引据浩博,辩论亦极精审,视其兄祥道《礼书》,殆相...
《論語全解》原序
陳祥道
言理則謂之論,言義則謂之議。莊子曰:“六合之外聖人存而勿論,六合之内聖人論而不議。”《春秋》經世,先王之志也。聖人議而勿辨,蓋夫論則及理耳。所虧者道,議則及義耳。所虧者理,聖人豈不欲廢去?應問體道以自冥哉!道無問無應不發一言,不與萬物同患,此特畸人耳,非聖人之所尚。然則孔子雖欲忘言,豈可得哉?不得已而言理以答學者之問而已。夫是之謂《論語》。...
放飞梦想 收获希望——铸就辉煌的闽清高级中学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梅溪畔,闪耀着一颗璀璨耀眼的教育明珠——福建省闽清高级中学。雨露润泽,阳光披洒,荏苒时光,坚忍不拔。胸怀宽广,坚毅果敢,自强不息,吐纳英华。这是一座洒满阳光的校园,梦想的种子在这里扎根,莘莘学子在这里成长;这是一艘启锚扬帆的航船,满载着莘莘学子,遨游于知识的海洋;这是一片理想放飞的沃土,爱心和责任成就未来,智慧和勤奋托起希...
闽清陈祥道、陈旸纪念堂的前世今生
——陈梅旺
闽清县陈祥道、陈旸纪念堂(名人纪念专祠),前身为“二陈”先生祠,俗称二贤祠。为纪念北宋闽清先贤陈祥道、陈旸兄弟而建。
北宋年间出生于闽清漈上的先贤陈祥道、陈旸兄弟。棣萼联芳,簪缨齐耀。忧国忧民,清正廉明,两袖清风,深受黎民百姓的赞赏和尊崇。
陈祥道(1042~1093)字用之、曾用字祐之。治平四年(1067)进士及第,官居北宋太...
青史留名的陈刚中(一)
陈诸安
在宋代,闽清星空璀璨,有几颗明星闪烁着,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有蟾宫折桂的三位状元许将、郑性之、黄唐,有被称颂为“梅溪千古两先生”的陈祥道、陈旸兄弟,有一位道教人物中最杰出的诗人、道教南宗始祖白玉蟾(葛长庚),还有一位青史留名的陈刚中。陈刚中,人如其名,是一位刚正不阿的忠臣,《闽清县志》(1921年版)《列传》中载有他简略的事迹,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忠直清...
《二陈先生祠纪略》解读
陈诸安
闽清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于1988年12月再版的《闽清县志》(修编于1921年,下称《旧县志》)卷五“祠祀志”中,收有《清陈寿祺纪略》(下简称《纪略》)一文。仔细研读《纪略》,发现这是一篇清代著名学者陈寿祺介绍历史上祭祀陈祥道、陈旸两位先贤的史料,但《闽清县志》再版时有几处断句标点有误,有两个字错讹,影响对文意的理解。笔者不揣浅陋,查找《淳熙三山志》相...
陈旸:宋代“乐学第一人”
□冯兵
陈旸,字晋之,北宋末年闽清县宣政里(今云龙乡)漈上村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乐学家,为礼学家陈祥道的同父异母弟弟。按照当地陈氏家族的《梅阪陈氏族谱》记载,陈旸生于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卒于政和六年(1116年),但此说目前尚有争议。
陈旸从小于经史子集无所不习,并因为兄长陈祥道的影响而对儒家礼乐经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
北宋礼学家陈祥道
作者:冯兵《光明日报》(2019年10月07日07版)
陈祥道(1042—1093),北宋时闽清宣政里漈上(今福建省闽清县云龙乡漈上村)人,早年字祐之,进士及第后改字用之,为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曾官至秘书省正字、馆阁校勘,是北宋著名礼经学家。
陈祥道一生著作等身,著有《仪礼注解》32卷、《礼记讲义》24卷、《周礼纂图》20卷、《礼例详解》10...
陈祥道和《礼书》简介
北宋太常博士、经学家陈祥道简介
陈祥道是北宋重要的经学家、礼学家,官至太常博士。陈祥道,字用之,又字佑之,北宋庆历二年(1042)生于闽清县宣政里漈上(今云龙乡际上村),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治平四年(1067)中进士。陈祥道是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宰相王安石的学生。陈祥道初仕时,因父犯事受牵连,相当长一段时间赋闲在家。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时...